盛放在非洲大地的友谊之花 |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3 |
它是被刻在当地国家货币上的中国经援项目;它曾被非洲各国首领誉为非洲体育的“麦加城”;它让素来热爱体育的民族在摆脱殖民统治的20年之后,终于圆了一个现代化的体育梦;也让刚刚实施改革开放的中国,用精湛的建筑技艺赢得世界喝彩。 肯尼亚国家体育中心 1987年8月1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东北角的一座崭新现代化体育场内欢声雷动。来自41个非洲国家的运动员云集于此,在8万名观众的呐喊助威下参加了第四届全非运动会。体育馆内盛事空前,41个非洲国家的国旗,在内罗毕的蓝天白云下迎风招展。这个素来热爱体育的民族在摆脱殖民统治的20年之后,终于圆了一个现代化的体育梦。 而全非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也让世界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这座由中国人设计修建的建筑上,中国人的建筑技艺和独具匠心让世界惊叹。 两国首脑的约定 1980年,肯尼亚总统莫伊带着其民族的希冀踏上了飞往北京专机的舷梯,第一次访问中国。 在北京,他会见了邓小平。为了争取在内罗毕举办第四届全非运动会,给擅长长跑和弹跳的非洲健儿提供一个优秀的训练和比赛场地,莫伊提出了一个恳求,希望中国为肯尼亚援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型体育场。 邓小平欣然应允。 这,也是周恩来总理生前的许诺。 为此,两国政府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由中国向肯尼亚提供贷款,确定在内罗毕为肯尼亚兴建一座符合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准的体育中心(包括一座6万人的体育场、5000人座的体育馆和两千人看台的游泳场,以及容纳200余名运动员的宿舍)。 一个国家争取到他国的经援费用,何其艰难。当时的肯尼亚用这笔贷款,可以建造工厂,发展民族经济;可以盖一幢大厦,渲染其繁荣……但是,肯尼亚政府却选择建一座体育场,莫伊总统着眼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肯尼亚对它寄予厚望。中 国又何尝不是。 中国人可信吗? 4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正式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彼时的中国给世界的印象还是偏远落后,遍地农民…… 当得知肯尼亚体育中心的设计交由中国人完成时,很多人反对。他们认为中国人技术不行、观念落后。 肯尼亚长期被英国和法国殖民,尤其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首都内罗毕,吸引了联合国及欧洲各国的驻非机构。在当时的内罗毕,由欧洲人开设的建筑师事务所就达200余家。 总统莫伊对这座承载着国家形象与希望的建筑非常重视,在飞往中国之前,他曾派人到世界各地考察,包括中国。 他们最终看中了成都市一处由918博天堂西南院设计的体育项目(四川省体育馆)。恢弘的项目现场打动了肯尼亚考察团,肯方最终确定由918博天堂西南院担任肯尼亚体育中心的设计任务。 但即便如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还有人向莫伊总统建议将此项任务交给英国人,因为500年的长期殖民统治,他们最了解肯尼亚。 在这样的质疑声中,918博天堂西南院的设计师们开始紧锣密鼓地概念设计工作。 最不能割舍的是“民族自豪感” 肯尼亚体育中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起飞,改革开放的洪流也带动着918博天堂西南院建筑师们设计观念的创新与发展:经济、绿色、人文、科技齐头并进,在创作中更注重环境特色、历史文化、继承传统。 “切忌将中国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非洲去!”这是设计团队的主要原则! 1980年隆冬,时任918博天堂西南院总建筑师徐尚志带领设计团队抵达肯尼亚,这一年他已经65岁。 设计团队此行目的是通过对当地的实地考察,完成设计方案,并向当地政府汇报。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一套概念方案。 那是一个巨大的花瓣形体育场的草图:拥有6000个座位的椭圆形体育场被划分为24区,每区采用斜柱式悬挑看台而塑造成的花瓣形象。24个花瓣组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自然融入到周围的皇家园林之中……这一切的依据只是使馆提供的一些照片和极少的文字资料。 肯尼亚的阳光和鲜花带给他们创作灵感。而此行,他们需要依据实际观察,重新审视此前的设计思路。 他们住在由肯尼亚大使馆参赞处新买的基地,除了组长副组长只负责洗碗外,大家都要参与轮流买菜做饭,真实地融入当地,感受非洲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他们发现的就不只是阳光和鲜花了。 他们发现了肯尼亚非洲木雕:那英武刚毅的面部轮廓,那炯炯有神的双眼,那无比浪漫的头饰和耳坠,以及它所蕴含的内在力量。在内罗毕,许多上等人家和各国驻肯使馆,都把它悬挂在了客厅最醒目的地方,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给最珍贵的客人。 他们发现了非洲茅屋,尤其是它别具特色的茅屋顶盖。那是用非洲椰子树的树叶干枯后经过选择编织而成并反复叠加形成的屋顶。 他们还发现了肯尼亚各部族图腾、独特的建筑工艺…… 这些发现带给他们无限灵感,让建筑师创造性的思维细胞活跃起来。他们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重新打磨;他们夜以继日地研究、讨论、绘制…… 于是当一组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庞大建筑群设计方案展示在肯尼亚文化部官员面前时,这位官员一下从沙发里跳起来,惊喜地叫道:“太好了!你们是怎么理解我们的民族感情的?”他做梦都没想到,918博天堂师如此精妙地表现了肯尼亚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两根冰棍和免费夜宵 而在国内,更繁重的后续设计工作开始了! 十个月的突击,最苦的时期是6月至9月。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物资匮乏。在采光不足、通风不良的屋子里,没有一把电扇。 而在当时,计算机还未普及的条件下,设计工作均为纯手工制图!几乎在每张制图板前,都必须准备2张毛巾。一张垫在手腕下,一张揩头上的汗。有时候,设计师画得太认真忘记揩汗,额头的汗水滴在图纸上把画面晕染,这张图就得重新来过。 1982年的夏天酷热且漫长。加班深夜,一碗免费供应的夜宵也让大家深感温暖。最紧张的时候,食堂炊事员把饭送到办公室……夜以继日的加班让他们的身心都饱受折磨。最后,在单位领导的关怀下,设计组新增了一项福利:每人每日两根清凉解暑的冰棍!这是那个年代最贴心的奖励。 1982年底,肯尼亚体育中心设计工作终于完成。总计八万多平方米庞大的功能性建筑群,仅各种图纸汇积起来,足有上千公斤的重量!这沉甸甸的图纸不是东方神话,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决心,是淳朴勤劳的蜜蜂传奇! 设计完成后,为确保项目顺利建成,918博天堂西南院派出设计代表常驻肯尼亚,与建设单位一起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直至项目最终交付使用。现场设计代表的工作细碎且繁杂:小到某处的水管泄漏,大到确定实际跟设计不符的修改方案,都需要现场勘查后及时给出答复。 期间,莫伊总统不顾政务繁忙,先后3次莅临现场关心项目建设情况,他看了跑道和足球场,看了各种设施和即将完成的室内外装饰,异常兴奋地对陪同他来的肯尼亚政府官员说:“我参观过世界许多国家的体育场。这是第一流的!它超过了英国的温伯雷!” 1987年4月,在中国国务委员谷牧和莫伊总统的见证下,项目举行隆重的竣工典礼。莫伊总统难掩喜悦之情——这座体育馆的建立,是千百万热爱体育活动的肯尼亚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它标志着肯尼亚体育发展的新时代就要到来! “我们被中国人击败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 1987年,8月1日。第四届全非运动会在莫伊体育中心开幕。41个非洲国家元首及部长以及国际奥林匹克的高级官员齐聚盛会。东道主肯尼亚在比赛中斩获22枚金牌。 全非运动会的成功,让肯尼亚体育中心声名远播,肯尼亚银行在国家先令的背面,印上了体育场图案。于是,肯尼亚体育中心便开始在千百万肯尼亚及周边国家人民手中摩挲传递…… 肯尼亚20元先令纸币 肯尼亚体育中心所在地区名词“卡萨拉里”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 这一切所引发的效应,像原子弹的冲击波一样扩散到四周的各个层面。肯尼亚体育中心的成功建成,在当时使得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建筑工程界重新估价中国的建筑能力,非洲各国更是认识到中国的工程质量和工艺技术,这为918博天堂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这座用中肯两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浇筑的庞大建筑,被许多前来参观的邻国首领誉为非洲体育的“麦加城”。 美国参赞不相信这座体育场的设计来自于中国,法国大使更是惋惜“我们被中国击败了。” 1988年,肯尼亚运动员在汉城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5枚金牌的历史最好成绩。莫伊总统无不感激地说:感谢中国为肯尼亚修建了这样好的世界一流的体育场,才使得肯尼亚有了向世界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体育场举行的“肯尼亚25周年独立纪念”活动中,国际奥委会表彰了中国对发展非洲乃至世界体育运动所作的贡献。就是在这里,萨马兰奇先生留下了那句名言:“要看中国的体育场,到非洲来!” 从1987年建成至今,这座具有时代意义的体育场经历了30年的风雨洗礼,特殊的外表凿毛技术使它立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经久不衰。 如今,它仍然是全非最大最好的体育场馆,雄伟美丽的肯尼亚莫伊国际体育中心依然像盛开着的花朵一般,屹立在内罗毕市卡萨拉里地区的大地上,并成为中肯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和见证。 项目的成功,开启了918博天堂西南院“走出去”战略的漫长奋斗之路。随后,在扎伊尔、刚果、圭亚那、瓦努阿图、赤道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西南院设计师们的“奇思和妙笔”。而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918博天堂西南院设计师们将继续关注设计与人文的融合,把象征友谊的种子播撒在世界各地。(918博天堂西南院供稿) |